网站首页 > 地震科普 > 地震震级的测定与修订

地震震级的测定与修订

来源:admin 作者: 更新时间: 2014-05-09 16:04:38

一、地震的震级

  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一个量,当前,最基本的震级标度有4种:地方性震级ML、体波震级(mb和mB)、面波震级MS和矩震级MW。
  前3种震级是通过测量地震波中的某个频率地震波的幅度来衡量地震的相对大小的一个量。ML是用1秒左右的S波(或Lg)的振幅来量度地震的大小,mb是用1 秒左右的地震体波振幅来量度地震的大小,mB是用5 秒左右的地震体波振幅来量度地震的大小,MS是用浅源地震的20 秒左右的面波振幅量度地震的大小。
  矩震级MW是由基本的物理参数所计算的震级,描述了地震破裂面上滑动量的大小,一般通过波形反演的方法计算。

二、为什么对地震的震级进行修订?

  从测定方法来讲,地震参数是用不同方位、不同距离的多个地震台站的记录进行测定,从理论上讲,所用地震台站的记录越多,测定的地震参数越准确。地震发生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以大约6.5公里秒的速度转播,也就是说地震波从震源到地震台的传播是需要时间的。但从地震救援的角度看,需要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向政府与公众发布。根据地震数据处理的规定,地震参数的测定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地震速报,我们使用最先接收到的地震台站的观测数据进行快速地震参数测定,并及时发布地震信息。第二阶段是精细分析,我们利用所有收集到的地震台站记录进行地震参数的进一步分析,给出最终修订结果,该资料用于编辑《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观测报告》,用于以后的科学研究。大多数情况下,地震的速报参数和修订参数是有一定差异的。
我国规定对公众发布一律使用面波震级。

三、目前国际上通行震级测定过程

  在国际上,地震参数的测定也是分两个过程,一是计算机自动测定与人机交互快速测定,二是最终的修订。
  1、计算机自动测定与人机交互快速测定
  在地震发生后,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会给出自动处理结果,并通过网站、手机短信的途径发布地震信息。随着地震台站数据的不断增加,测定的地震参数也在不断地变化。
  2、最终的修订
  待所有地震台站的资料收集以后,给出最终地震参数,编辑出版地震观测报告。
  对于这次地震,美国初订面波震级为7.8,修订矩震级为7.9;欧洲地中海地震台网中心初订矩震级是7.5,修订矩震级为7.9;俄罗斯修订面波震级是8.0。

四、中国地震台网震级测定过程

  汶川地震发生后,大约6秒钟强大的地震波传播到离震中最近的成都地震台,1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处理系统报警,同时进行自动定位,几分钟后系统给出自动测定结果。
  随后,根据国际惯例,我们利用所能收集到的地震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的参数进行了详细测定,最终给出修订面波震级为8.0。